加强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2023-05-09浏览:104设置

林 健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必须重视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通过确定工程教育学学科研究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服务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高度重视和共同推进工程教育学学科设置工作,通过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及其交流,努力服务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工程教育学的学科内涵

工程教育学是以工程人才内涵特征、社会需求、成长规律、教育培养和教学学术等工程教育现象和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融合教育学、工学、管理学、社会学、学习科学等多学科视野、知识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工程教育规律,持续改进和完善工程教育制度、模式、环境、教学和评价等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工程教育学是随着传统工程学科的发展、新生工程学科的产生、新兴工程学科的出现等,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体系。作为独立的交叉学科,工程教育学与教育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虽然不同高校设置工程教育学学科的目的各有不同,但作为多学科交叉和不断发展的工程教育学学科,其具体作用和实际价值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培养具备工程、教育和管理等多学科背景,掌握工程教育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胜任工程教育学研究、教学、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简称“研究型工程教育教师”;二是研究工程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和完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教育体系;三是研究和深刻把握工程教育本质内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而形成系统的支撑工程教育的理论体系;四是探讨和研究工程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教学规律,以指导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工程教育实践;五是为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制造强国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提供理念、方案和路径;六是在某一工程学科坚实的学科背景下,培养掌握教育学原理、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化(或称“师范化”)工科教师。

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国是工程教育大国,亟需建设工程教育学学科支撑工程教育强国建设。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尚未完全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因此,需要在完善现有工程教育体系和工程师培养体系、产出高质量工程教育研究成果、指导工程教育实践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培养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等方面充分发挥工程教育学学科的重要作用。

第二,亟需建设工程教育学学科以充分发挥工程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由其体量决定的,全国本科在校生中工科生占33.3%,全国硕士和博士在校生中工学分别占34.7%和42.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工程教育的发展对整个高等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加强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工程教育对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三,建设一支既懂工程又懂教育的工科教师队伍,以提升工程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以来我国工科教师在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非师范化,也就是说,工科教师基本上没有经历教师的专业化训练。因此,加强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工科教师队伍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为工程教育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均需要充分发挥工程教育学学科在基础教育上的作用。一方面,工程教育学能够将工程教育的内涵不断拓展,有利于形成和构建人才成长全过程的工程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人才强国首先需要有一大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需要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卓越工程人才,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工程教育入手,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举措,为人才强国建设打下长远的基础。

第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重视和加强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实体经济发展道路,在完整工业体系基础上建设工业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培养大批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需要充分发挥工程教育学学科在工程教育研究、工程人才培养和工科教师队伍建设上的独特和重要作用。

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

虽然我国一些高校在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有一定的积累,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存在着作为学科建设的高校十分有限、现有研究者学科背景较为单一、工程教育学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工程教育实践者的参与度不高、相关高校人财物投入严重不足、在国内高等教育学界形单影只等问题。因此,高校应从学科发展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出发,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应该聚焦在研究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

1.确定工程教育学学科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首先必须确定的,关系到后续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开展。高校工程教育学学科研究方向的确定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国家需求原则、本校优势原则和学科发展原则。

国家需求原则强调的是研究方向必须满足国家当前和未来在工程教育发展上的需求,具体而言,就是必须聚焦我国工程教育当前和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涉及基本理论、政策措施、治理体系、卓越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前沿进展、未来工程教育等方面。

本校优势原则强调的是研究方向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本校在工程教育领域的研究基础、积累、特色和优势,这是避免研究方向简单趋同化、研究方向多而不聚焦,发挥高校各自优势的有效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研究成果在满足国家需求的前提下有底蕴、有深度、有特色、有创新。

学科发展原则强调要从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角度综合考虑研究方向,一方面要注重支撑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研究方向,使其研究成果能够成为学科发展的基石;另一方面要考虑各研究方向之间的联系,应该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各研究方向的叠加能够取得1+1>2的效果。

2.加强工程教育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工程教育学的多学科交叉性,需要超越教育学的人文属性,融入工学的技术属性和管理学的人文属性。因此,工程教育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既可以通过引进和培养具有工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个体教师,也可以通过整合校内工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师资,还可以与国内外工程教育领域的专家合作。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定位,结合师资队伍的现状,一方面引进学科发展需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学者或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另一方面借助校内外平台,在职培养青年骨干学者。

在校内师资共享方面,发挥本校工学、理学及人文社会等多学科的综合优势,通过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跨院系联合指导、不同院系双聘、成立跨学科的工程教育学院系等方式,加强工程教育学学科组织与校内工科等相关院系教师的合作,实现工程教育师资校内共享。

在国际专家合作方面,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和论坛、共同申请政府项目、合作开展研究、聘请兼职教授、联合培养博士生等方式,加强与国际工程教育学术组织、著名工科院校、知名工程教育专家的合作,与校内师资队伍形成优势互补。

在兼职教师聘请方面,充分利用本校与学术界、产业界和利益相关者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聘请国内高校工程教育学者、行业企业在工程教育领域有建树的专家担任工程教育学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工程教育学学科的建设。

3.深入开展工程教育学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学的科学研究的根本在于探究工程教育的本质属性,进而指导工程教育实践,其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在理论层面以知识形态构建和完善系统、完整、逻辑的学科知识体系;二是为工程教育学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提供充分的素材;三是作为工程教育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方式。因此,需要得到学科建设高校的高度重视。

学科建设高校工程教育研究重点的确定应该在既定的研究方向上,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科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中选择并细化:工程教育学基本理论、同类型高校的工程人才培养、工程教育政策与治理、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国际工程教育前沿进展、未来工程教育发展等。

工程教育研究的主体可以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类。教师主持承担源于校内外纵横向各类工程教育领域的科研项目,在包括学生在内的研究团队的分工合作下完成项目;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以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为目的完成学位论文选题确定的研究任务,学生的研究选题往往是教师所主持项目的子课题。

4.提升工程教育学学科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工程教育学学科人才培养的类型有两类:第一类是研究型工程教育教师;第二类是专业化工科教师。研究型工程教育教师培养强调具备工程、教育和管理等多学科背景,掌握工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胜任工程教育学研究、教学、管理及咨询等工作;专业化工科教师培养强调在具有某一工程学科坚实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下,掌握教育学原理、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技能,胜任该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

基于目标定位的差异,这两类人才培养在生源要求、培养重点、课程选修和学位论文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研究型工程教育教师培养对生源学科背景的要求强调具备工程、教育或管理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培养重点在提升工程教育学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课程选修上要根据学生现有学科背景和开展学位论文研究的需要,选修欠缺学科的相关课程;学位论文选题应该聚焦在应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国内外工程教育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专业化工科教师培养对生源学科背景的要求强调已获得某一工程学科学位,具备工科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培养重点在提升工科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工科教师的专业化;课程选修的重点在教育学相关的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技能等;学位论文选题应该主要聚焦在如何应用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提升工科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等。

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展望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推动着工程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展望未来,期待在全国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能够取得以下显著成效。

形成完善的学科建设平台,产出丰富的学科建设成果。目前,我国专门的工程教育研究机构少、制度化水平低,研究成果较为零散,工程教育教师匮乏,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将改变这种局面,不仅有完善的学科建设平台、产出丰硕的建设成果,而且还能培养出一批工程教育人才。

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服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支撑工程教育强国建设。针对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和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包括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多方协同育人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为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助力工程教育强国建设。

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一级学科。作为融合工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多学科视角、知识和方法的交叉学科,目前只能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这远远不能满足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工程教育学学科的要求。因此,需要全国相关院校,尤其是试点高校共同不懈的努力,争取使工程教育学在交叉学科门类中成为一级学科。

能够成体系地向世界推介中国经验。工程教育学学科承担着建设中国式工程教育体系的重任。目前,一方面我国工程教育研究成果、工程人才培养和工程教育实践经验正在逐渐形成,另一方面我国在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声音还相对不足,同时国际工程教育界对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成就十分期待。因此,需要不断形成和积累我国工程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积累,成体系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智慧、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工程教育学学科承担着支持和服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工程师培养体系的使命,应该在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在支持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和中国特色高质量工程师培养体系构建上作出新努力和新贡献。


作者:林 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高等教育”(原载2023年第8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