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以武铸师魂

发布者:罗章松发布时间:2024-09-16

姚孔运同志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大学教育境界,积极探索学生内在精神需求,认知各科教师知识结构框架,感悟大学教育事业的根本宗旨,用武术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全心全意投入大学体育教育与公共体育武术课的教育事业中,积极进取,让所有学生真正领悟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本质。在教学中,他坚持五点一总一践原则,即:五点为教学前要备学生、教材、家庭、社会与任课教师;一总为教学中要时刻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一践为教学后要进行课后总结和反复实践。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他经过反复研习与实践,具备了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武术教学技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师生和同事的广泛赞誉。

用爱岗敬业去感化学生 

姚孔运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把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他总能高效地完成武术课堂教学工作。他深知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从不敷衍了事,总是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记得好多次,在田径场武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突降大雨,但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他迅速将学生转移到能躲雨且安全的地方继续开始武术课程讲授。教学中,他向学生解释:六盘水气候特殊,阳光明媚突降大雨是常态,课中突降大雨,只有临时寻找教学地点,这样才能保证本节课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还不耽误大家宝贵的青春。学生聆听后深受感动,课堂学习格外认真。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厌恶学习的心理问题,他将学生吸纳为武术队成员,并借助于武术训练和比赛,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和人生观念。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用博爱之心去关爱学生

博爱之心能将教师与学生的德弦、行弦、智弦、性弦、情弦有效地结合起来。因为“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此是大学教育的本质特征。一旦,教师真正做到了博爱之心的教育育人理念,大学教育将会成为爱心、智慧与思想交流嫁接的阶梯。

     姚孔运在体育教育专业与公共体育武术课教学和精武协会、武术队等训练过程中,始终坚持同等对待的原则,关爱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问题,积极与他们交流,在沟通中认知他们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家庭状况与生活困难,然后加以解决。同时,他坚持学以致用和以结果为中心来指导学生,每周一和周三下午对学生进行学业、就业和考研指导,借助于QQ、微信等手段,对在校学生进行学法和教法的督导,对毕业尚未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和技能的持续指导,对毕业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进行工作、学习、生活和家庭等指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一名武术教师在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从而使他们在基层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精神依靠,有一种学识指引。

用扎实学识去激发学生

面对新时代具有复杂思想和心理的大学生,仅靠教育热情与勤恳付出是难以为继的。姚孔运深刻意识到扎实学识对高校师生影响甚大,并认为只有扎实学识才能提高武术课程教学质量。因此,他积极拓展武术套路、散打、传统养生、体育等知识技能,且每周都要复习一、二万个专业技术,还时刻关注武术前沿,对于新兴武术技术及时到成都、兰州等进行拜师学艺。同时,他还努力学习鬼步舞、拉丁舞、笛子、书法、中国画、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统计学等知识,努力发现所教学生的特长、爱好,并将这些知识技能与所教学生专业、特长、爱好相联系,与他们相互切磋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任课教师的高度认可。通过专业的武术知识技能,并借助于课堂教学、精武协会和学校武术队等平台,他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国家和省市级各类比赛,取得了三十余枚金牌和二十余枚银牌的优异成绩;考取武术研究生五名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十余人次。

用求实钻研去探索学生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姚孔运能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求实钻研,不断强化教学技能,提升理论高度,在武术教学之余,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还通过跨学科研究创新教学理论知识,及时掌握专业知识和教学改革前沿动态,不断强化武术科学研究,并形成国家、省市级课题、学术专著和教材、学术论文、专利发明、一流课程和师德标兵、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多项成果和奖项,并积极倡导把研究成果和奖项广泛应用于探索学生学习和武术教学、人才培养等领域。(供稿/汤茂兵  编辑校对/莫琰  审核/张凌峰

姚孔运老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