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之行丨两百岁辰河高腔的深情自述

发布者:王琳发布时间:2023-11-03浏览次数:105

北纬30°是一条神奇的纬度,它穿过的地方是2000多年前屈原笔下的神巫之地;是文学巨匠沈从文描绘的世外桃源;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生活的精神家园,这就是神秘的湘西,曾经闭塞的交通,让这里成为一个封闭的世界被称为“中国的盲肠”。但也因此保留了最原始的山水,以及最传统的非遗文化。

2023年10月23日,我穿越历史,从道光元年走来,讲述我的故事,和大家一起掀开北纬30°的神秘一角,展现辰河高腔的独特魅力。

湘西印记,“湘”遇辰河

我原名姓“高”名“腔”,源于戏曲四大声戈阳腔。据家史记载,山东高腔店的卢公是生育我之人,他当初在四川为官,明末清初去官还籍,当时正值战乱,为逃灭顶之灾,而把家迁移到了湖南浦市的辰河一带。为了不与当地显得太过于格格不入,卢公在创曲牌、定唱腔时逐渐将本地调子、语言、民歌、号子、摊腔以及宗教音乐融入到我的血肉之中。随着与当地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并且常带我活跃于沅水一带,我的名字前面便多了“辰河”二字。

我的家族庞大,起初由生、旦、净、丑、外、副、末、贴八行组成。清末明初之后,变为生、旦、净、丑四行。生角分为正生、老生、红生、小生。旦角分正旦、小旦、摇旦、老旦。

我的性格豪放明快、幽然深情,原始粗犷。一般是在高台、低台围鼓堂旁表演,我的唱腔具有多样性,分高、低、唱、弹四大类,并以高腔为代表。我的剧目丰富,现存高腔剧本戏6个,整本戏47个,散折戏57个,以及有部分定本的条纲戏71个,是湖南保留高腔剧目最多的剧种;其中,《目娘》因为古老且包括了辰河高腔所有的原型曲牌和大鼓戏的锣鼓点子,被称为“戏娘”。因为我极具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及历史价值,并已经存活两百多年,所以国内外学术界把我评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我的到来,不仅让湘西泸溪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也提高了湘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留住乡音,名扬海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开始活跃于国际上的戏曲舞台。1998年10月,湖南省苗学会会长龙文玉就带领泸溪辰河高腔剧团去法国参加第27届巴黎秋季艺术节团。期间,辰河高腔剧《目连救母》一共演出了十场,场场爆满,引起轰动。后来,龙文玉在日记里写道,正因为在巴黎演出的巨大成功,1998年11月,泸溪辰河高腔剧团又移师西班牙,参加了巴塞罗那国际木偶戏剧艺术节,再次征服了在文化艺术上很自负的巴塞罗那人。西班牙《国家报》曾这样报道:“中国泸溪县辰河戏剧《目连救母》在巴塞罗那的演出,让我们对神秘的中国了解得更多了,使我们对中国倍感亲切。”

西班牙的演出还在进行中,法国南方旅游胜地波尔多市又对我发来邀请,希望泸溪辰河高腔剧团能到1785年修建的波尔多大剧院演出。波尔多的演出创造了已有票房和观众数量的最高纪录。法国《西南报》曾报道:“这种唱腔是非凡的,这个戏是中国的国宝,这个戏不是宗教戏,宣传的是中国传统美德忠孝节义,对我们也有很大的意义。”

一个月的欧洲之行,行程两万多公里,演出十九场,我受到了各界人士高度赞扬,从此也让世界知道了中国有个泸溪县,泸溪县有个戏种,叫辰河高腔。

微光成炬,薪火相传

2006年,我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我的历史、表演服饰、曲本都被陈列在湘西州博物馆等各地文化馆里供大家观赏、了解。此外,据高腔传承者陈宏满介绍,由于我演出的剧本繁多,唱法复杂,学习我有一定的难度,我能延续至今并被全国人民知晓,与表演高腔的艺人有很大关系。

其中,辰溪县的涂显孟不得不提。涂显孟人称老涂,他16岁开始学戏,表演功、吹打功双全。1996年,师傅临终前将先辈珍藏的剧本交到他手中,希望他能将辰河高腔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老涂一方面精心保管这些剧本,另一方面又自费到民间收集了40多个剧本,等待着春天。

老涂并非高腔演员,而是剧团的一名唢呐手和唱腔老师。在剧团,一个曲牌该怎么唱,请教老涂是不二人选,因为他的脑海里,储存着近三百支关于我的曲牌和唱腔。

当初有记者问为何老涂用尽毕生去传承高腔文化,老涂动情地回答说:“我知道我们在努力抢救高腔,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努力,那么高腔也许就不存在了。它几千年的历史就只是一句空话了,我必须努力,到了今天,我没放弃”。

老涂的好友向阳,是剧团的专业演员。一边干农活,一边唱着原汁原味的辰河高腔,这就是向阳最快乐的时光。向阳的家中,收藏着几大箱剧本,这些都是老一辈艺术家毕生的心血。向阳说有生之年,他要尽最大的能力去保护我。而要想让我在新时代更好的传承下去,找到年轻人接班是最重要的。

谈起辰河高腔,还有一位年轻人不得不提及,那就是君凤。君凤是一名辰河高腔表演者,她的父母都是唱辰河高腔的艺人,她自幼便跟着父母一起四处演出,深切感受了高腔独特的魅力。七月的辰溪县,即便是在入夜后依旧暑气难消,舞台上的君凤穿着厚重的戏服,一出戏下来,已经浑身湿透。但看到台下那些摇着蒲扇的淳朴观众,君凤非常开心,一唱一念,一做一打,她都表演得特别卖力。像君凤这样的年轻面孔,团里还有很多,这些年轻演员给予了老一辈高腔艺人很大的信心。

如今,老涂和君凤这两辈艺人仍在踽踽前行,就像无数穷尽一生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一样,他们都在竭力引导对我感兴趣的爱好者将我发展并传承下去,让我不成为新时代非遗文化里陨落的行星,而是能够继续散发光彩,成为展现我国文化魅力的璀璨明珠。(供稿/陈博雯  许涛  张婉婷  王苗苗  安丽  编辑/尹冬梅  校对/王琳  梁佳俊  审核/龙尚国)

表演辰河高腔所用场地万寿宫

高腔演员君凤

台本《目连救母》表演图

陈宏满为见习队伍表演辰河戏

作者采访辰河高腔传承人陈宏满

见习小组与陈宏满合影

Baidu
sogou